LNG储罐现场珍珠岩膨胀填充
1 概述
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进口LNG、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比较现实的途径之一[1]。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用来储存-162℃的LNG低温液体,是LNG接收站、天然气液化工厂的关键核心设施[2]。
大型LNG储罐罐壁珍珠岩填充施工是储罐施工后期关键工序之一,现场珍珠岩膨胀填充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储罐投产后保冷效果。为此,本文以国内某已建16×104m3大型LNG全容储罐为例,对其施工后期现场珍珠岩膨胀填充施工工艺技术进行解析,并对现场珍珠岩膨胀填充质量检测要求进行分析。
2 储罐结构介绍
图1为国内某已建LNG项目16×104m3大型LNG全容储罐结构示意图。储罐内罐有效工作容积为16×104m3,几何容积为18.1×104m3;操作压力为-1.0~29.0kPa;内罐设计温度为-162℃。内罐材质为9%Ni低温钢,内罐公称直径为80m,内罐壁板高度为36.1m,高度方向由11段组成,从上到下依次变厚(因为下端液体压力大,所以钢板逐渐增厚),钢板厚度分别为12、12、12、12、13.5、16、18.2、20.5、22.5、24.3、26mm,内罐底板厚度为5mm。
外罐由钢筋混凝土承台、预应力混凝土墙体、钢筋混凝土罐顶组成,钢筋混凝土承台与预应力混凝土墙体、预应力混凝土墙体与钢筋混凝土罐顶连接处均采用混凝土刚性连接。外罐墙体高度为39.0m,外罐墙体内表面直径为82.0m,外罐墙体厚度为0.7m。钢筋混凝土罐顶最高处高度为50.382m,钢筋混凝土罐顶中心厚度为0.4m。外罐内侧安装一层5mm厚的Q235-B材质的钢板,起到气密作用,防止储罐内罐里的蒸发气体(BOG)泄漏到空气中。
预应力混凝土墙体与钢筋混凝土罐顶连接处混凝土变厚,以便顶部环向预应力系统张拉施工,也有利于顶部钢筋混凝土罐顶结构重量传递到预应力混凝土墙体并由墙体承受其重量。
储罐底部承台与内罐之间为具有一定承压强度的泡沫玻璃砖保冷层,其厚度为450mm,除了起到保冷作用外,还起到承受上部内罐与LNG液体重量的作用[3]。
内罐为敞开式结构,内罐底部边缘通过146根锚固带锚固到底部混凝土承台中,用来防止在大地震下内罐底部发生抬升现象[4]。锚固带为长片状结构,长度为2.8m,厚度为16mm,宽度为200mm,材质为9%Ni钢。
吊顶上开设若干孔,内罐内的BOG通过吊顶上的开孔扩散到吊顶上部的空间中去。吊顶结构由下部铝吊顶板(铝板厚度为5mm)、上部不锈钢拉杆组成(拉杆与铝吊顶板通过螺栓连接)。吊顶最边缘拉杆外表面紧贴一层不锈钢钢丝网和承压玻璃布,构成珍珠岩挡板结构,用来挡住环形空间上部的膨胀珍珠岩粉末。吊顶上部铺设1.0m厚玻璃棉保冷材料。整个吊顶结构重量通过拉杆传递到上部,由钢筋混凝土罐顶承受。内罐壁板上端与吊顶板边缘通过铝质吊顶封板搭接连接。吊顶封板倾斜布置,上端与吊顶铝板边缘焊接。由于铝板和内罐9%Ni钢低温下朝着内罐中心径向收缩量不一样,因此,吊顶封板下端只能靠重力自由搭在内罐壁板上端,下端与内罐壁板连接处外侧通过覆盖一层高强度承压玻璃布来防止环形空间的珍珠岩粉末漏入内罐中。
内、外罐之间的夹层(环形空间)的厚度约为1.0m,由厚度约为300mm的弹性毡和厚度约为700mm膨胀珍珠岩粉末保冷层组成。弹性毡紧贴内罐壁板,具有一定的弹性,用来吸收内罐运行时珍珠岩对内罐的挤压力。膨胀珍珠岩粉末填充至钢筋混凝土罐顶下方处。在内、外罐环形空间水平方向中心位置、竖向最上方、罐顶下方安装一圈施工单轨,用于珍珠岩膨胀填充阶段悬挂操作工人吊篮、振捣装置。
外罐内侧5.0m高度(以内罐边缘底板表面标高为±0.00m计)以下设置热角保护系统,用于在内罐泄漏事故下保护底部承台和底部墙体不直接裸露在低温LNG环境下[5]。热角保护系统由9%Ni钢板和泡沫玻璃砖保冷材料组成,详见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其底部相当于内罐底板在环形空间的延伸,底部9%Ni钢板的厚度为5m,此底部9%Ni钢板与钢筋混凝土承台之间为泡沫玻璃砖保冷层;竖向9%Ni钢板的厚度为8mm,高度为5m,此竖向9%Ni钢板与外罐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为厚度达150mm的泡沫玻璃砖保冷层。
